易经文化网
易灵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 内容

风水哲学的四大支柱(一)

时间:2015-01-17 18:40:26

  核心提示:中国人有将一切学问归于哲学儒学等“道”学的传统。对几千年生生不息的风水也不例外。道统、学统的思想非但没有伤害风水的理论建构,反而为其上千年的繁衍兴旺提供了理论源泉。

中国人有将一切学问归于哲学儒学等“道”学的传统。对几千年生生不息的风水也不例外。道统、学统的思想非但没有伤害风水的理论建构,反而为其上千年的繁衍兴旺提供了理论源泉。可以说,风水是中国文化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它不仅涉及中国古代哲学最高端的智慧,体现了士大夫文化的人生理想追求,而且,也集中反映和汲取了民俗文化的精髓。其理论渊源和实践探求,不仅为帝王将相所秉承,许多理论进化直接源自国师、大儒,而且,还作为官方形象,以官方文书形式出现,历朝历代朝廷均设有专人专职执掌风水之事。因此,在都城营建、寝陵选址等等方面,古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篇章,至今为世人所传诵,成为今天重要的非物质和物质相结合的文化遗产。

那么,中国的风水,其主要理论渊源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哪些关系呢?或者说,中国风水的主要思想来源、风水令人信服的主要哲学根由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笔者看来,至少有四大方面:一是关于气论,二是“天人合一”与“三才和谐”理念,三是大地生命活体与有机循环思想,四是儒家人伦有情观念。至于阴阳、五行、易经八卦等,既与哲学思想相关,又是风水评价系统的具体应用工具,笔者将其归入了风水术数及其技术应用的层面,单列一章予以介绍。

第一节气是风水吉凶评断的核心

气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古代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对风水理论的建构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气直接关涉风水的形成与吉凶价值评断,是风水理论的核心思想。

我们先来看“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如何表述的。王复昆在《风水理论的传统哲学框架》一文中,对此做了概要的梳理。

在物质层面上,古人对“气”的字意层面的认识应当说与今人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指水汽、云气、气味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做了这样的释义:“气,云气也”,又说,“云,山川气也”。汉代郑玄为儒家经典做的注释中也做类似的理解,如郑玄注《礼记·祭义》:“气,谓嘘吸出入者也。”

《大戴礼·四代》中说:“食为味,味为气。”这些词义与今天我们将气作为“气体”以及人呼吸吐纳这一物理现象的定义是完全相同的。

而在哲学美学层面,气却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作为万物起源、构成、运动的重要元素与形态看待,是阴阳之气、生气、元气。如《老子》的名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王充《论衡·

自然》有言,“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冠子·泰录》说,“故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何休《公羊传解诂》中云,“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

到了宋代,理学兴盛,“气”又与“理”融合,并称为“理气”。朱熹《朱文公文集·答黄道夫》中对理与气的关系做了分析表述,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并认为理在气先,乃“先天地生”之道。而另一著名的理学家王庭相在《慎言·五行》中则认为“理载于气”,“气,物之原也;理,气之具也;器,气之成也”。尽管两人看法各殊,但对于气是天地本原之一的看法还是一致的。

更为独特的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气还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文艺美学的范畴中,成为一个应用最普遍,却又最深奥多解的意象。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中有一句引用率极高的话:“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认为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德,无是,馁也。”又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气并引入了伦理学的范畴,气扩展到志气、骨气、义气、勇气、意气、血气、风气等等人的精神状态和品格修养的各个方面。气作为养身之道,被赋予了精神修养和志向追求的意义。《荀子》有“治气、养心”说:

“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就是说,要治气养心,最直接的是遵循礼法的途径,最关键的是求得良师,最神妙的是专一其爱好。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所谓志气、心气,气节、气概,气量、气质等等之谓,被当作励志语言广泛使用,一般百姓大众也耳熟能详。

进一步地,气成为一个美学的载体与标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全面移植到文艺理论中,作为支撑中国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的内在精神品位的脊柱。曹丕《典论》更是直接说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印!绷踣牡摹段男牡窳?ぬ逍浴菲?凼龅溃骸叭舴虬颂迓徘ǎ?σ匝С桑?帕?又校?刈匝??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将文气和作家的气质、志气与风骨联系起来,认为“《诗》

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刘勰认为,诗经的精神风骨第一,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志气的缘故,是志气的表现。

所以他提出作文章要善于“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强调的是要有一种不得不抒发的情感寄托,只有“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说的都是要有“文气”。到明代方孝孺在《与舒君书》中提出:“道者,气之君;气者,文之帅也。道明则气昌,气昌则辞达。”总之,“气”对后世中国文学艺术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关于气的哲学意义的阐述,直接成为风水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与支柱。我们可以来看看历代风水经典著述中是如何解释和发挥“气”的概念与意象的。

《葬经》用了相当篇幅讲述“气”在风水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表现,如何凭辨识生气、地气、吉气而选找风水好的吉地、上地。比如说,“葬者乘生气也。

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骨以荫所生之法也。”

“《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地贵平夷,土贵有支。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钟。”“《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势顺形动,回复始终,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从上述所论,可以看到风水中“气”的意象涉及到:阴阳之气,生气,地气,作为水体之母的气,外气成形之气,生气凝结成骨之气,势来形止之全气等等。阴阳之气是万物由来的根本,是阴阳交gou和合的结果。没有阴阳交感就不可能产生生气,所以在风水上特别注重阴阳平衡,力戒孤阴独阳的情形,或者阴阳失调的情况。

“地气”概念既源于生气,又直接来自于大地山川之气的地理环境基础,是风水堪舆的核心对象,踏勘风水,就是要寻找地气、感知地气、辨识地气。

如草木繁茂、郁郁葱葱的山林,或土深林茂之地,土沃水缠之处,隐隐有鲜润、清香的气息。这样的地方,地气很好,风水自然上佳。

从《葬经》之后的历代风水代表作,都离不开对气的论述,并各有发挥。

《青囊海角经》:“山水者,阴阳之气也??动静之道,山水而已,合而言之,总名曰气;分而言之,曰龙、曰穴、曰砂、曰水。有龙无水则阴盛阳枯而气无以资,有水无龙则阳盛阴衰而气无以生。”这里,气有两层意思:既是山、水交he产生的结果,因而需要山、水互相配合、平衡,不能有山无水,或有水无山;又有气外化为龙、穴、砂、水等外在固态形态的涵义。

《青乌先生葬经》:“地有佳气,随土所生;山有吉气,因方而止。气之聚者,以土沃而佳;山之美者,以气止而吉。”这里,突出的是地气、湿润空气的意思。

草木茂盛、土质上好,产生的地气和一个地域的空气显得清新,生气、吉气充备,焉有风水不好之理?

《管氏地理指蒙》:“形者神气之舍,神者形气之主。形气非神,块然一物;神非形气,茫然无归。”“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塞而不理??山为实气,水为虚气。土逾高其气逾厚,水逾深其气逾大。土薄则气微,水浅则气弱。”“势远形深者,气之府也??势促形散者,气之衰也。”这一段引文,引出气的涵义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讲气与形、神之间的关系,形、神需要兼备,而形是气的载体,神是气的主宰;二是山、水之气的不同,山是实气、水是虚气,山与水同样要相辅相成,方能造就好的风水;三是讲龙脉绵远、地形深广,气自然就深厚,而龙脉短促、地貌散乱,则气就容易衰落。

作者:易经风水网 来源:网络
惊讶 欠揍 支持 很棒 愤怒 搞笑 恶心 不解
共有评论 5相关评论
  • 易经风水学风水知识居家风水办公风水墓地风水风水故事风水宝地风水大师投诉举报
  • 易经文化网(www.piaoliuhe.com) © 2014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176号-13
  • 易经文化网内容仅供休闲娱乐,完全免费,请勿迷信,要相信人定胜天
  •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均由网友提供,以及网络收集,本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
  • Email:43133050@qq.com 站长QQ:43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