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中华文化千年传承历史便会发现,其中有着许多优质的内容,而俗语便是其中之一。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俗语较为通俗,无法与诗词或其他文学作品相比,可在对许多俗语背后的哲理进行解读后便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生活经验极为宝贵。
在我国社会中,曾经有这样一句俗语:“家有滴泪屋,三年一场哭”,或许在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都会对“滴泪屋”究竟是什么样子感到好奇。那么,究竟什么是“滴泪屋”,这句话的背后又有着何种道理呢?
在对这句话进行解读后可知,所谓的“滴泪屋”便是一种存在于农村中的房屋结构。在过去的社会中,很多人都会在自家的主屋旁边建造一些略微矮于主屋的房子,而这些房子便会分给家中的小辈居住。
在下雨的时候,主屋顶上的雨水,便会顺着房檐滑落到矮屋的房檐上。因雨水滴落的状态,和眼泪流出的状态相似,所以,人们便会将主屋旁边的矮屋称为“滴泪屋”。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可在古人的风水观念中却认为,所谓的“滴泪屋”便是“滴泪煞”,若是长时间居住在这样的房屋中,便会导致个人运势受到影响,进而过上悲惨的生活。
当现代人听到这样的说法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便是荒谬,毕竟雨水本属于自然现象,和人们的运势并无关联。但实际上,“滴泪屋”之所以会被人们看作是不吉利的象征,也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首先,与现代社会中钢筋水泥的建房材料不同,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所居住的房屋大多由泥土或草木建成,这便使得古代社会中的许多房屋在经过雨水冲刷后,便会出现破裂、倒塌的情况。
对于那些建造在主屋旁边的“滴泪屋”来说,相比主屋而言,它们遭受到的雨水侵袭更为严重,久而久之,“滴泪屋”便会被雨水淋透,进而彻底坍塌。若是在“滴泪屋”坍塌时,屋中尚有人未曾离开,便会导致屋中人很难逃出生天。
因古代社会中的建筑材料质量相对较差,所以,即使在房屋倒塌过后,重新对其进行修补,若再次遇到大雨,则很可能又一次出现房屋倒塌的情况,进而导致“三年一场哭”。 其次,凡是紧挨着主屋的“滴泪屋”,都有可能被主屋屋顶上滑落的瓦片砸中,若是“滴泪屋”的房顶不够坚挺,便会导致屋顶出现破裂情况,进而威胁屋中人的安全。当屋中人被瓦片砸中后,便可能因此离世,进而出现“三年一场哭”的情况。
之所以“滴泪屋”会遭到人们的排斥,除房屋本身的安全原因外,与其内部的环境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受到主屋遮挡的影响,“滴泪屋”很难得到充足的光照及合适的通风,对于那些长时间生活在“滴泪屋”中的人来说,长时间的潮湿、阴暗环境,会导致他们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而这便是“三年一场哭”的另一个原因。
除此之外,在对阴暗潮湿的“滴泪屋”进行深入考察后也会发现,和普通的农村老屋不同,在“滴泪屋”中,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会出现许多特殊的害虫,若是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很可能会受到害虫的威胁,进而无法过上安稳的日子。
结语 通过以上对“滴泪屋”的分析便会发现,之所以人们会如此排斥“滴泪屋”,也是因这类房屋无法为人们提供安稳优质的生活环境,可见,并非所有俗语的背后都是封建迷信思想,在对部分俗语进行解读时,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一定的生活哲理。
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人民思想水平得以稳定提升,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古代文化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可在中华文化中,却仍有许多优质的经验存在。
相信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将有更多人能够做到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避免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内容遭人忽视,进而对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