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天气渐冷,风寒易侵。《黄帝宅经》中提到:“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强调住宅应成为抵御外界不良气候的屏障。因此,家中门窗应适时关闭,以防寒风入侵,保持室内温暖。同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空气污浊影响家人健康。

《宅经》明确 “十一月土气冲巽方”,巽为风门,需 “平稳空缺,不宜壅塞”。立冬后可将客厅巽位(东南方)杂物清空,摆放陶瓷罐(属土)收纳财物,契合 “土藏水、水聚财” 的生克之道。同时,乾位(西北方)为 “天门”,宜 “高壮实”,可在此处放置铜制摆件(金生丽水),增强阳气聚敛。
古籍《遵生八笺》强调 “冬月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立冬后需调整作息,卯时(5-7 点)寒气最重,忌早起外出;亥时(21-23 点)前宜入睡,避免熬夜耗损阳气。入睡前可在卧室床头放置暖玉(土性温润),呼应《宅经》“暖气护宅,安寝无虞” 的说法。
《黄帝内经》有 “冬补藏精” 之说,立冬后宜食羊肉、山药等温补食材,搭配萝卜中和燥性,形成 “火生土、土养脾” 的五行闭环。《宅经》提 “天仓宜实”,可在厨房米缸放置一把红豆(火性),寓意 “五谷丰登,阳气内藏”;忌生冷海鲜、冰镇饮品,以免寒气伤脾,破坏宅内气场平衡。
立冬后巽方(东南)为土气所冲,忌在此处动土、钻孔,否则易招口舌是非。厨房忌 “冷灶”,每日需开火做饭以旺宅气;卧室床品忌晾在室外过夜,避免吸附寒气,导致居住者精神萎靡。
民间有 “立冬剪发,好运剪断” 的说法,从风水角度,毛发属 “木”,冬季木衰,剪发易削弱气场。同时忌杀生,以免惊扰潜藏阳气。外出忌晚归(戌时后即 19 点后),归来需拍打衣物除尘;忌穿露踝裤,脚踝为 “三阴交” 所在,受寒易致宅运偏枯。
冬季万物凋零,易引发人的悲秋情绪。《类修要诀》强调:“心静则息自调,静坐则神自宁。”通过冥想、阅读等方式,培养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对于维护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阳光是自然界较好的阳气来源。立冬后,日照时间缩短,应尽可能利用晴朗天气,外出晒太阳,不仅能杀菌消毒,还能有效提升体内阳气水平,增强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