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文化网

风水哲学的四大支柱(三)

时间:2015-01-17 18:46:16 点击: 831

  核心提示:中国当代著名的风水理论研究大家、北京大学教授于希贤先生将“天地生人系统的整体有机循环观”作为中国古代建筑风水的基础理论体系,给予了高度重视。

中国当代著名的风水理论研究大家、北京大学教授于希贤先生将“天地生人系统的整体有机循环观”作为中国古代建筑风水的基础理论体系,给予了高度重视。据他的研究概括,中国古代对于大自然的有机循环现象的认识,很早就有了观察和记载。到了明清更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明代的杨慎,作为一位科举状元,对水汽循环原理却有深入的观察和阐述:“余谓,水由气而生,亦由气而减,今以气嘘物则得水,又以气吹水则干,由一滴可知其大也。”指出了水汽的蒸发作用,揭示了水与水汽的关系。而到了明末清初,更是出现了《日火下降,气上升图》。

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著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的说法,认为此图“对太阳辐射在空气对流中的作用,作了形象化的生动表示,它说明了风、云、雷、电、雨等的形成原理和过程”,“说明水气上升,成云致雨,流湿地表及渗入地下的水分循环情况”。这种对自然有机活体及其循环现象的认识,全面反映在天与地,天与人,天、地、人、生之间的关系上。除了将天的运行规律与人事相对应外,就是把自然与人文都纳入一个具有生命体征的代谢系统。中国人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即是此观念的典型佐证。那么,这一思想对风水理论又产生了哪些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呢?

首先,风水学上明确了天运、地运与人运之间的关系,并将之作为核心内容来评断风水吉凶。正如《灵城精义》开宗明义点津所说的:“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运有转旋,而地气应之。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人为动于下,而天气从之。”特别是到了宋明以后,风水理气宗兴盛,元运说大行天下。所谓大运、小运,以及处于旺气、生气、退气、死气的哪个阶段,尽管已经高度抽象化了,但可以视为天气、天运,地气、地运,人运、人为之气的一种自然移植,是上述有机循环观的自然反映。

其次,风水学中也较早地认识到水汽产生及上升、下降等运动的现象,并将之与风水“界水”、周密、关栏、不使风吹等要求和格局追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典型的莫过于《葬经》中的表述:“夫阴阳之气,噫而为气,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这里就说到了阴阳之气的升降运动,以及了解地气、水汽关系,对寻找“全气”之地,点准真穴的重要性。

再次,将大地如人体的思想引进风水理论之中,丰富和发展了风水的哲学辩证观。例如《宅经》中就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

《撼龙经》在描述中国风水的地理大势格局时这样表述:“黄河九曲为大肠,川江屈曲为膀胱。分肢擘脉纵横去,气血勾连逢水住。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君公侯。其次偏方小镇市,亦有富贵居其中。”将山脉、河流比喻为膀胱、大肠,通过气血相互勾连。

《青囊海角经》中也有类似的比喻:“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

宋代理气派人物蔡元定的代表作《发微论》“浮沉”篇中将地理察大地经络与医家号人体之脉相对应:“大抵地理家察脉与医家察脉无异。善医者察脉之阴阳两用药,善地理者察脉之沉浮而立穴,其理一也。”

风水中生死的概念极为普遍。《灵城精义》卷上:“龙穴有阴阳,砂水亦有阴阳;龙穴有生死,砂水亦有生死。”而旺相休囚死,也同样是表示事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此外,风水理论中使用最广泛的如龙脉的祖宗山、父母山,以及落脉结穴的“胎息”说,都直接借用人的父母、生育、怀胎等概念。《地理人子须知》

专有一节“论龙父母胎息孕育”说得晓畅明白:“经曰:‘万里之山,各起祖宗,而见父母。胎息孕育,然后成形。是以认形取穴,明其父之所生,母之所养。’

卜氏云:‘问祖寻宗,岂可半途而止?’又云:‘胎息孕育,神变化于无穷。’是皆言龙之有祖宗、父母、胎息、孕育,然后始成穴也。”并对什么是胎、息、孕、育作了进一步解释,就是少祖山起伏延绵而来,在玄武山后的一节山星是父母山:“父母之下,落脉处,为胎;如禀受父母之血脉为胎也。其下束气处,为息;如母之怀胎养息也。再起星面,玄武顶为孕;如胎之男女,有头面形体也。融结穴处,为育;如子之成,出胎而育也。”

第四节主客有序朝迎有情

儒家学说重视的是人伦纲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有位序。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各遵其位,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万物才能得以孕育发达。具体到每个人,自然也必须首先明白自己的位置,各自承担分内的职责,不越位、不错位,正如《中庸》中所说的,天下之达道五:“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其次,做到“亲亲”、“孝弟”。《论语·学而第一》中说:“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就是说,凡是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犯上作乱的几乎没有。君子专心“务本”,即做好本职本位的事,为人入世之道就掌握了。可见,孝悌是为人之仁的根本。孟子等历代诸圣贤大儒又都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仁义思想。例如,《孟子·

离娄上》就阐述说,所谓“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做到孝顺、侍奉、顺从父母、兄长,并坚持不懈,善于调适,就达到了仁义智礼,还有乐。而真的做到了“亲其亲,长其长”,就是亲近父母,尊敬长辈,则天下太平。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正如上文所反复提到的,有一种将天、地、万物视作生命体的观念,所以有“地老天荒”的比喻,有毛主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不朽诗篇。既然是生命体,就必然表现出拟人化的一面,有着如人一样的情感活动,喜怒哀乐。所以,天地之情、万物之情,与人的感情之间也是相通的。中国自古以来源自《诗经》《楚辞》的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的比兴手法,往往象征天地万物人事,都是灌注了人的情感,沟通了天地之间的情意的。晋代著名文士陆机写有文论名篇《文赋》,其中就有:“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的名句。

儒家关于孝悌、亲亲的仁义思想以及万物与人相感应的情义思想,自然也深刻地影响风水的理论建构,成为后世风水吉凶评断体系的重要指标。这一点具体而集中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客说,即风水穴是主,而四周拱卫的四象砂、水等是客、是仆,客要尊主,而不能犯主、冲主;二是有情说,即穴位与四周的砂、水构成的关系是和谐、有情的,砂要环抱,水要眷顾,一派顾盼有情、情意相洽的格局,如果犯主、无情,风水就是大凶。正如《灵城精义》卷上所说“认龙之气以势,认穴之气以情”。

首提主客说的是现存最古老的风水典籍《葬经》。《葬经》提出“天光发新,朝海拱辰。龙虎抱卫,主客相迎。四势朝明,五害不亲”的主张,要求主客有别、主客分明,像众星拱月一样,各有尊卑主次。如果主次不分,就不可能有好风水。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四象驯服:“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伏。形势反此,法当破死。

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这里进一步生动地描述了墓穴四周卫护的四神砂要求:穴后玄武山形要低垂缓落,好像要接受入葬一般,如果不垂头就是拒绝受尸;穴场前的朱雀要舞动像迎接穴场,如果没有生气,姿态僵硬,就是背主;左边的青龙砂龙身也要温顺蜿蜒,龙尾龙头都要低伏,如果高昂起来,表明其嫉妒主人;右边的白虎砂更要驯服,如果作蹲踞状,表明有衔尸之心。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上述儒家的亲亲、中和、孝悌学说的直接反映。


Tags: 
作者:易经风水学 来源:网络
惊讶 欠揍 支持 很棒 愤怒 搞笑 恶心 不解
共有评论 5相关评论
  • 易经风水学风水知识居家风水办公风水墓地风水风水故事风水宝地风水大师 投诉举报
  • 易经文化网(www.piaoliuhe.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43133050@qq.com 站长QQ:43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