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文化网
易灵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水宝地 >> 内容

朱元璋的孝陵为何六百年多年没人敢挖?

时间:2021-11-25 09:04:01

  核心提示:朱元璋的陵墓为何600年来无人敢挖?并不是盗墓贼不想挖,而是他们没有机会挖。

朱元璋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建立了大明朝,其功绩足以媲美汉高祖刘邦。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朝,历经276年的时间,前后共有16任皇帝。在明十三陵中,共埋葬了13位明朝皇帝。而朱元璋恰恰就是没有埋在十三陵中的那三个皇帝之一。 

之所以朱元璋没有埋在十三陵中,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朱元璋所选择的紫金山是一个风水宝地,而且这个地方只能够兴旺一个人。更为棘手的是,这里早已经被南朝梁代的一个叫宝志禅师的和尚占了。

既然天下都姓朱了,那这块风水宝地自然也得姓朱。 朱元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宝志和尚迁走,将自己的陵墓选在此地。明洪武十四年时,恰逢马皇后病重,朱元璋便委任李新来主持修建陵墓。

在1382年,也就是修建陵墓的第二年,马皇后便去世了。马皇后对朱元璋这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她在朱元璋未发迹时便跟随于他,哪怕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也只有马皇后敢犯颜直谏。 基于马皇后一生的德行,且以“慈孝”出名,最终被封为“慈孝高皇后”,并将这个陵墓命名为“孝陵”。马皇后也成为“孝陵”的第一个主人。而朱元璋则到了公元1398年才正式与马皇后合葬在孝陵。 

从1398年至今,朱元璋的孝陵距今已经有大约600年的历史,历经了明、清、民国与战争时期,躲避了多如牛毛的盗墓贼一直保存到今天,究竟有何独特的原因? 独特的地理位置 明代的陵墓对比清代的陵墓,就可以看得出来差距。

众所周知,清朝的乾陵与慈禧太后的陵墓在民国时期被孙殿英给盗了,陵墓内的尸体惨遭破坏。而更为久远的明代陵墓却没有,对比可以发现,首先在地理位置上便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明皇陵的选址要周到许多,皇陵的选址除了传统意义上讲求风水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建在了天子脚下。紫金山就在南京城的周边,这意味着,紫金山但凡有一些风吹草动,都躲不过统治者的眼睛。 打孝陵的主意相当于挖皇帝的祖坟,要不是活腻歪了,一般人没人去触这个眉头。

明朝灭亡之后,之后的清朝与民国时期,南京也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尤其是民国时期,当时的国民政府便选在了南京,因此存在于南京城下的孝陵对于盗墓贼与普通军阀来说,便没有了施工的条件。 

历代统治者对于明孝陵保护的态度 历史上不少的陵墓,便毁于下一任的统治者,可孝陵却由于其独特的原因被历任统治者保护了下来。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创建的王朝,清朝入关之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便是以小基数的满人来统治庞大基数的汉人,为了拉拢人心,维护统治者的地位,清朝统治者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都多次修葺明孝陵,以安汉民之心。 乾隆曾六次下江南,有五次在明孝陵前大哭,这演技真是杠杠的,不当演员实在是可惜了。

将大明的子孙清洗干净之后,又开始对着朱元璋的坟哭,乾隆也是真有想象力。 演戏归演戏,但清统治者对于明孝陵的保护却实打实的持续到了晚清时期,一直到1864年,清政府都朝不保夕了,还曾令曾国藩带人修葺明孝陵。 清朝灭亡之后,国民党秉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在南京建立根据地,也让孝陵受到了更多的庇护。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之下,明孝陵受到了格外的关照。 自身独特的结构设计 打铁还需自身硬,尽管是明孝陵受到的历任统治者特殊的关照,但假如其自身实力不济,那再多的保护都是枉然。

明孝陵之所以有着强悍的自身实力,主要还由于其特殊的山体结构。这座名为独龙阜的山峰,本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山,明皇陵在开挖时,改变了传统的思路,由垂直下挖改成了横向掏空的模式。 先是在山峰的半山腰位置将山体掏空,在中间位置在往下挖陵墓,内部陵墓的设计错综复杂,如果没有示意图,进去根本走不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功避免了墓穴被盗墓者直接打盗洞进入的可能。这样的工程,相当于将墓室开在了山的中心位置,要想进入,理论可行的办法便是上方爆破,传统盗墓贼打盗洞的方式,根本无法打通坚硬的石头山。 先进的防盗系统 上文也说到,盗墓者通过山顶打盗洞的方式根本是不现实的,因为山顶到陵墓的距离实在是太长了,那在山腰位置顺着施工方向往内挖又为何不可呢?这得益于明孝陵特殊的防盗系统。 

在明孝陵封土堆下面,并不是传统的夯土,而是埋藏了数量巨大的鹅卵石。 用鹅卵石有什么好处呢?鹅卵石填充,最大的特点便是内侧鹅卵石的可移动性。一旦盗墓者在填充鹅卵石的位置开盗洞,内部的鹅卵石便会坍塌下来,导致盗洞被鹅卵石挤上,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流沙防盗“。 这种可流动的填充物要比传统的夯土好得多,夯土再坚硬,也可以通过时间来一点点挖通,而活动的鹅卵石就不一样了,即便是盗墓贼费劲力气开通了盗洞,盗洞也会由于承受不住上侧的压力而坍塌,盗墓贼不被压死在盗洞内就是被封到墓穴中,这种流沙式的防盗系统让许多的盗墓者望而却步。 专人专岗的守护者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明孝陵得以保存的原因还少不了专人专岗守护陵墓的“守陵人”。在明朝统治时期,为了保护孝陵还曾设立了专门的警卫机构——孝陵卫。

这些人专门以守护陵墓为主要任务,他们忠诚可靠而又骁勇善战。在明朝时期人数一度达到5-6千人。 在明朝灭亡之后,这些人的后人也自发地秉承先人的遗志,将守护皇陵当作自己的使命,在这些守陵人的守护之下,明孝陵也极大限度地得到了保护。 后记 明孝陵也算得上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数得着的大墓,其建造的复杂程度与规模都排在了前列,有极其重要的文物研究意义。 明孝陵能够顺利保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为的原因,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陵墓自身方面的原因,但不管如何,明孝陵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去看一眼明孝陵,感受下这位明太祖的强大气势。

Tags:  
作者:易经风水网 来源:网络
惊讶 欠揍 支持 很棒 愤怒 搞笑 恶心 不解
共有评论 5相关评论
  • 易经风水学风水知识居家风水办公风水墓地风水风水故事风水宝地风水大师投诉举报
  • 易经文化网(www.piaoliuhe.com) © 2014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176号-13
  • 易经文化网内容仅供休闲娱乐,完全免费,请勿迷信,要相信人定胜天
  •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均由网友提供,以及网络收集,本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
  • Email:43133050@qq.com 站长QQ:43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