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这句话便是风水二字的来源。
其出自东晋著名学者郭璞的著作《葬书》,有地方也称《葬经》,是风水堪舆领域非常权威的鼻祖经典。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将其收入丛书之中。
这句古文意思就是气这个东西,遇到风就会被吹散,遇到水则会静止不动。古人为了让气聚集不散,让它动起来但又能有一定的节制,这就是风水的学问了。
《庄子 知北游》有载: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而为死。
气到底是啥?用科学词汇其实很难去解释的,看不见,摸不着,它包含了很多似科学的价值,但更多又是形而上学的玄学。
山岚有山岚之气,水泽有水泽之气,人也有人的气,比如一个人不怒自威,我们也说这个人有气场,但是这个气场,同样很难用标准化科学的东西去描述,它就是一种感觉。
所以风水学问核心就是研究气、调节气。无论是“形势法”还是“理气法”都是围绕寻找“聚气”宝地而展开的选址活动。
抛开所有的风水知识体系、方法,它的本质的本质是什么呢?
用今天钢铁侠ELON MUSK的话来说,也就是第一性原理(回溯事物本质)是什么呢?
我认为答案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因为人虽然也是高等动物,但其实也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会受到大自然的各种影响。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状态的物质都会对我们产生各种影响。比如,眼睛看到的,比如之前说的各种煞,让人看着不舒服,压抑,这就是所谓的形势派;而气,比如三元纳气、九宫飞星这些涉及方位和时间的风水学则不容易肉眼看到,可以理解成他们犹如“星球引力引起潮汐”一样,同样也是以各种方式,或磁场,或能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古代风水峦头学的理想选址
风水里把气分为很多种,生气、死气、阴气、阳气、土气、地气等等。
而风水的核心宗旨就是理气。
理气的核心就是寻找生气。找到适合聚住的气场,顺应自然的规律,有节制的进行选择和改善,让阴阳调和平衡,人与自然更适应的融合,从而达到天人合一、身心之和的一种舒适境界。
所以,调整风水必然需要遵让人舒适的这一原则,与之不符的则有悖风水的核心初衷。
举个例子,本身家里就很小,调整风水去摆个大鱼缸在客厅,占据大量面积不说,动线也会改变,越改越不舒服。
另有者,为了忽悠卖价格不菲的所谓“道具”,把本身装修风格和谐的家庭布置直接丑化,半土不洋。
同理,虽然做一个全面的风水评估和调整的确需要比较深厚的知识体系,但普通人0风水知识基础,也可以根据“环境让人舒适”这一原则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日常做好清洁卫生,家具和风格颜色搭配和谐有美感,各种东西摆放归纳整齐整洁等等。
所以普通人即便0风水知识基础,也是完全可以根据这个去判断很多情况下的风水情况。
总结
其实地理一词,就是出自于《易经》,在《周易》的《系辞》中有: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理。
而风水的本质,就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学科。而从现代科学来看,其实它也就是一门包含了心理学、地理、天文、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等综合知识的综合学问。其内在也是反映道家“天然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这种理念也长期一直融入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理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