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讲述的这个故事,是上次随师父学习时,听师父亲自讲解的一个例子。用师父的话来说,这个故事其实很生动、做法很奇怪、里面包含了诸多门外人看不明白的道理、秘诀、做法,正因为它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我觉得值得记录一下。在经得师父同意之后,这一次就专门叙述一下这个故事。
在大家的印象里面,自然而然地认为,只要会风水了,就能呼风唤雨的,就能大富大贵。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看法。风水只是天地人三才里面、天地人三道里面的其中一部份而已,不过一门技法,当然,它有造化之功,但是这个造化之功,也肯定在天道、地道的循环里面的。一个人能不能富贵,首先并不是从风水上来的,还是从因果、从福报、从命运里面来的,当然,风水在这里面的作用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但不能说,掌握了风水的本领,就能忽略了别的因素,这个不能,所以,会了风水之后,能不能顺利、会不会好,还有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故事里面的这位风水先生,就是明师之后,而他当时正值落泊之时。
故事发生的时期在清朝的时候,一位明师之后的风水先生,因为时运不济,所以,平时反而喜欢游连山水之间。虽然落泊,但是心中淡泊,所以,并不影响他的济世情怀。有一天,他和平常一样,一直往南走,这一次,他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的村子里面。刚入村口,他从这个村的地形、龙脉走势、山水走向、峰峦秀气程度,已经大约推知,这个村庄目前正值煞气最重的时候,易伤人丁、目前贫穷难出人才。古代的明师,一般每到一个地方,只要到村口,总是要先下罗盘,看看村里当前是旺还是衰,以便提前有一个准备和预知。对这个村里的情况大概了知之后,先生就继续往村里面走了。走了一会,他看到前面一个大的祠堂前面,有一大堆人,似乎大家在谈论着什么。于是,他加快了脚步,不一约会的功夫,也来到了人群中。而那一堆人原本正在说着什么,看到有陌生人,也不约而同停了下来,打量着这位先生。但很快,大家又回到话题上来了。原来,是村里一位孤老的人走了,无儿无女的,大家正在商量着怎么办理他的后事。而其中的重点就是大家在商量着这个如何找一个地方安放,说来说去,大家都有所顾忌。风水先生听了一会,才知道,原来村里唯一能安葬先人的地方,近几十年来,谁葬那里谁出事,之前请过别的先生来看,说风水不好,是一位煞地,因而,大家这回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才好,又不知从哪里重新找地方,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大家都怕那个地既然不好,怕葬去后,对大家不好、对村里不好。
这位风水先生听完后,已心中有数,知道村里的人说的煞气就是村里南边的一个小山坡,水从北边走,南边有峰秀丽无穷,他在刚才入村时已经看见,知道那个地方确实不利造葬,但也并非没有办法,因为千里江山一向间,只要在向上、造法认入手,也自然化煞为旺、转危为安的,关键在于各人的师承,这些做法他祖上早已经传下来。风水先生在听了大家一段长时间的讨论后,看见村民性情淳朴、很多都是未来有福之人。因为村里对于一位无亲无故的人,本来不关自己的一位老人的后事如此关心,足见德行高尚。因此,他打算出手相助。于是,他先是介绍了一下自己,并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所擅长的刚好就是堪舆术。并且,为了让村里的人们打消对自己的顾虑、怀疑,他直断了这个村里近十年来的情况,很多大事说的大家是心服口服。到后面,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很是客气地请他坐下,并且,很虚心地请教风水先生说,那依先生的做法,这周围可有好地方安葬这位孤寡老人?风水先生很礼貌地回答说,地不是没有,但要你们舍得出力才行!大家一听觉得奇怪,这个为什么需要大家出力,不就是一二天就能完成的事吗?风水先生看出了大家的疑问所在,所以,继续说道,要舍得出力担泥才行。于是,他把这个安葬的过程全部道了出来。他说,你们村对面那个地方,你们知道是煞地了,这个没错的。但也并非不能下葬,那个地方形局得法、风峦秀气,是一个真龙正结的地方,只要造葬得法,是完全可以变为好风水,起到好作用的。做法就是要让大家担泥土在河的北岸堆起一个小山堆,然后坟安葬在这个小山堆上,改为坐南朝北,则必定顺利,能荫护大家,给大家带来好处。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见他刚才断村里这十年来的事情丝毫不差,所讲做法又合情合理,于是,就决定依风水先生的做法。
经过了大半个月大家的担泥及努力,一个小山堆在河边堆筑了起来。风水先生见小山堆的高度已经合适,便择了吉日吉时安葬。临走时,他和大家交待了葬后的情况,比如什么时候会出什么人才、对村里的人有哪些好处、以后应该怎么维护等等,大家都是一一记在了心上。走前,有一位老人问他,你这风水是从哪里学得的?风水先生说,这个是祖传,并说了其父亲的名字,大家一听,才知是明师之后,原来这个村以前的老人就听说过其父亲的名字,知道是一位明师。风水先生后来说,风水一门,是真灵验的。无奈他这几年时运不济,流年不利,所以这几年一直在各地寻龙点穴,看因缘造福。后来,这个村里慢慢确实兴旺了起来、出了很多的人才,富贵都有,关键的是,风气端正,大家守望相助,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