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清河村,后改名龙泉村,是一个青绿山水的好地方。村子里有条老河,河边坐着汩汩冒水的泉眼。 据老人们说,最原先的泉水流很大,人们可以吃水,在河里洗衣,养鱼,灌溉菜田,上百年来养育着村子里的人。

清河村,后改名龙泉村,是一个青绿山水的好地方。村子里有条老河,河边坐着汩汩冒水的泉眼。
据老人们说,最原先的泉水流很大,人们可以吃水,在河里洗衣,养鱼,灌溉菜田,上百年来养育着村子里的人。
上世纪70年代,整个华北地区遭遇过很严重的旱灾。过去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只得从河里抽水灌田,导致了整体水位越来越低,眼看走向枯竭。
只有那口清泉淌着微弱水流,可供人饮用。
一天,有个挑着扁担去打水的半大小子,觉得水流太缓慢,两只桶半天盛不满,就用扁担棍把泉眼处投了投。
结果撬出一个刻着龙身的砖头,很沉,放进水桶悄悄的挑回了家。
家人一看,不知在泉眼里面呆了多长时间,龙的刻相依然栩栩如生,到底有什么讲法,心里没底。
就包裹着去找城里的亲戚看,说是无意中捡到的。
亲戚说你们真会捡?高度怀疑内部是金银做的。并推荐去专业部门鉴定,来人不肯,抱着“金砖”就回去了。
说也奇怪,这个地区连续几年,从春耕开始,老天陆陆续续转到了雨水模式。夏天季节,总有几场滂沱大雨,冲刷道路良田,洪水泛滥庄稼遭殃。
可那股泉眼却不见恢复到原来的大水流。
这户农民很长时间吃不香睡不好,想是不是触动神灵了,眼前的“金砖”又变成了烫手的山药,拿在手里不敢,放回去不舍。
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一咬牙,上交公家了。
经过鉴定,不是什么“金砖,化石”,就是一块普通钢铁,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到底是谁放进泉眼里去的,没再深究。
如今这地方,依然时涝时旱,跟许多地方无异。泉眼经过改修,当地人依然靠它吃水。那半大小子也已经快当爷爷了。
有人说不应该拿走这块龙砖;也有人说是帮了龙砖,重获新生。